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

台語溯源,芭樂和虱目魚源自西班牙語

中文裡對於外來的東西,常冠上「番」字,例如番薯,番石榴,番麥(玉米),番茄,或是加個「洋」字,例如洋芋,洋行。

但是在台語裡有一個特別的字「蠻」也被用來加在外來字之前,為什麼是蠻? 以前中國稱外國人為東夷,西戎,南蠻和北狄,所以從南方來的野蠻人就被稱為南蠻,日本桃山安土時代和江戶時代通稱荷蘭,西班牙,葡萄牙為南蠻(打過信長之野望或太閣立志傳的人都知道,和南蠻做生意,賺錢最快!),因為對於日本或台灣都一樣,歐洲人都是從南方來的。

芭樂(Psidium guajava),係原產美洲,經西班牙人於十六世紀發現,命名為 Guayaba,現在通行於世界各國的名稱是 Guava。中文稱番石榴,即知是外來種。

台語最早命名為 「 蠻- guayaba」或是 「蠻- guava」,唸快變成「麻-菝啊 」,古早的台灣人即知「麻」字可省略,故亦常稱「菝啊」,單獨稱「菝」是沒有意義的字,「菝」字通常輕念,「啊」字是重音。

虱目魚(Chanos chanos),原產熱帶海域,更是熱帶國家菲律賓的國魚,西班牙話稱為 Sabalote,故最早命名為「蠻- Sabalote」,然後變成「麻虱目」,一樣「麻」字可以省略。

臺灣通史》中記載:「台南沿海事以蓄魚為業,其魚為麻薩末,番語也。」

可以查詢各種釋名的網站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