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

北插天山登山記


那是一段去年的回憶,關於一群人還有一座山。

我在年輕時背了很多的長篇幅的唐詩,到今天,真的還能記得清楚的就只剩了一首了,那是關於一個詩人爬一座山的故事,因為我知道這首詩一定是詩人"嚴重鐵腿"時所發出來的哀嘆。那就是李白的蜀道難。

噫吁戲,危乎高哉,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-------



四點多的時候就起了床,平常就晚睡的我,覺得格外的痛苦,搭著朋友的車,開過了平常車子穿梭不絕的三峽凌晨街頭,此時人車猶俱寂,曙光一直到了北橫公路的時候才跳躍出來。

我們從小烏來的登山口進入插天山保護區,一下車就感受到這高山裡特有的刺骨冷風,從停車場到真正的步道入口是一連串"Z"字形的陡坡產業道路,等於是還沒開始爬山,就已經讓人氣喘吁吁了。入山前由陽光團長帶領大家唸一段敬山詞 。


由小烏來登山口而入,聽說是進入北插天山最輕鬆的路逕。這趟路主要分成兩段,第一段是由登山口到木屋遺址,第二段則是由木屋遺址直上北插天山。

大夥魚貫地往前進

經過一獨木橋


在經過獨木橋不久之後,有一段"樹枝橋",那是山崖邊的一塊大石頭,只有一條瘦瘦的樹枝可供踩踏,所幸只有短短的兩公尺而已。我一個重心不穩,往大石頭上跌了下去,還好不是往懸崖的那個方向。

繼續前進會遇到往東滿步道和往水源地的三岔路口,我們右轉往水源地的方向。


這一段路一樣都在森林裡穿梭,其中有一段是在狹窄的山壁間前進。


遇到北插神木了,水源地就在附近而已。所謂的水源地是這趟路程中的一條小溪的上游,也是這趟旅程的後面3/4裡,唯一的水源 。

通過了水源地之後,才會到達木屋遺址。木屋遺址現在已經看不到任何像是遺址的樣子了,充其量只是一塊大約直徑30公尺的山林中空地。一般從登山口走到這裡來大約二個小時的時間,路途是長了一點,但是算是平順好走,只有上述的兩個獨木橋還有一小段約20公尺長須要拉繩子下坡的山路。

接下來還有一半的路程,聽說還有兩個小時,是真的嗎 ?

水源地上的天空
從木屋遺址往上走,不用再五十公尺,就讓人聯想到什麼叫做"天梯石棧相勾連"的宭境。原來所謂的爬北插天山是真正的"爬",而不是"走",是要雙手雙腳拉著繩索或是拉著樹根,像一個大的山訓場一樣的體能大考驗 !!  ( 不好意思,這種場景我一看到就沒力,所以一張圖都沒有~~)


大約走了一個小時之後,這裡的美樹會讓你流連忘返 !!

黃的啊! 紅的啊! 還有綠的啊! 全部都交融在一起了 ! 這是溫帶的風情啊 ! 這是北方雪國清秋時的氣氛啊 !!

山毛櫸是溫帶的變色落葉植物,對於亞熱帶的台灣而言,他們是冰河時期的孓遺,在台灣就僅有北部的太平山、插天山、和內鳥嘴山的稜線上有些許的分布,而且這幾個地方的共同特點是易生霧嵐、潮溼多雨之地,因為這樣的地理特性,有一群瘋瘋的山友告訴我說,他們一遇到寒流特報,就半夜摸上北插,天剛亮的時候,稜線上的山毛櫸枝幹全部都被冰封住了,形成了美麗的霧淞!!

山友還說,春天的山毛櫸葉子芽胞初生的時候,夏天綠葉蓬勃生意盎然的時候、秋天色彩繽紛如畫的時候,冬天枯枝骨感精奇的時候,四季風情迭有不同!! (這分明是放毒嘛 !!)






這樣的天空啊~~



這樣子美的山徑啊 ! 不用出國啊~~


"青泥何盤盤,百步九折縈巖巒,捫參歷井仰脅息,以手撫膺坐長歎" --蜀道難

即使是連續的晴日來爬北插,由於前述的地理氣侯特性,這裡的地面一樣是溼的,雖然我們是走在山的稜線上,但是還是有不少地方是爛泥巴的地面,一踩下去,腳至少會陷入十公分的泥淖。來往的諸位山友,無不滿身泥濘,大部份的人是穿雨鞋來的。

開車會塞車,那你聽過爬山會塞""? 真的沒騙你,這個季節太美了,上上下下又太難爬了,大家都要排隊拉繩索。


有圖為證,非PS。

果然到了這裡,已經是過了中午。原來想說,回程的路會比較輕鬆,其實剛好相反,下樓梯比上樓梯更須要技巧..........。



踏入歸途了


正在排隊等下山




烏秋歸矣,猶頻頻回頭望汝也。


再回頭北插猶在雲霧中


終於給我等到那雲霧飛過的時候了。


一直走、一直走。走到我覺得這腿好像不是我的........。還是只能一直走......。


還在那" Z "字型的產業道路上,太陽已經下山了,晚霞也越來越黯淡。

這一天從天剛亮一直走到了天黑,費時近十二個小時,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座小百岳。

特別鳴謝那一天陪我這個登山菜鳥完成不可能任務的白鷺鷥、野百合和鹿角鍬形蟲。


PS . 1。入山是要申請的 2。岔路多,不熟勿入。



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